作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人民政协为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有序政治参与和利益表达提供了制度化平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如何以红色基因激发政协履职活力,以高质量建言助推高质量发展?央广网江西频道推出《传承红色基因讲好协商故事——2025新闻媒体基层政协行》系列报道,深入探寻江西吉安市县两级政协在倾听民声中传承红色基因、在汇聚民智中赓续红色血脉、在服务发展中扛起红色担当的务实路径,解读基层政协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特色之路。
央广网吉安9月27日消息(记者郇康新)清晨的江西省新干县第二中学北门,车辆在指定区域有序停靠,学生们笑着走进校园——这样井然有序的场景,在几年前是很多家长不敢想的。
“以前学校南门口天天堵,人车挤在一起,孩子过马路我都要捏把汗。”回忆起往日校门口的混乱,学生家长蒋爱萍仍心有余悸。如今,不仅接送秩序大变样,街道上的流动摊贩和违规广告也不见了踪影。而这一切的改变,都要从一份聚焦民生痛点的政协提案说起。
之前,新干县第二中学仅有一个南校门,并且紧邻居民区。每到上下学高峰,接送孩子的车辆、过往行人与沿街摊贩交织在一起,拥堵成了常态,安全隐患也让师生和家长们忧心忡忡。身为该校教师的县政协委员傅娜,日常工作中深切体会到这份拥堵带来的困扰,也频繁听到家长们的抱怨。通过深入走访,了解家长和学生诉求,2023年,傅娜提交了《关于新干二中新增校门的建议》提案。
这份提案很快得到了新干县政协的重视,主动协调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开展实地调研,提出最优建设方案。新干县政府将其列为年度重点民生工程。项目规划不仅包含新建北校门,还配套将近600个非机动车停车位,同步实施道路硬化、苗木绿化,全方位改善校园周边环境。
如今,接送孩子的家长们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省心”。“以前送孩子要在门口堵半天,现在到了就能停、放下就走,节省了不少时间。”蒋爱萍的话语里满是满意。周边居民陈艳辉也感慨道:“以前出门总要见缝插针躲车,现在路通畅了,安全感也跟着上来了。”
新干县第二中学校门口的变迁,不仅是一条道路的畅通,更是民生诉求被精准回应的生动写照。从一份提案的提出,到多方协作推进工程落地,再到如今师生家长的安心舒心,背后是新干县政协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的履职担当,也是政府部门高效落实民生工程的行动力体现。正是这高效务实的行动力,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在一件件具体的解决方案中持续提升。